啤酒酿造的基本工艺流程-上海哈啤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Website Home
1、糖化:将粉碎的麦芽和淀粉质辅料用温水分别在糊化锅、糖化锅中混合,调节温度。糖化锅先维持在适于蛋白质分解作用的温度(45~52℃)(蛋白休止)。将糊化锅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兑入糖化锅后,维持在适于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温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麦醪。麦醪温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两种。蛋白、糖化休止时间及温度上升方法,根据啤酒的性质、使用的原料、设备等决定用过滤槽或过滤机滤出麦汁后,在煮沸锅中煮沸,添加酒花,调整成适当的麦汁浓度后,进入回旋沉淀槽中分离出热凝固物,澄清的麦汁进入冷却器中冷却到5~8℃。2、发酵:冷却后的麦汁添加酵母送入发酵池或圆柱锥底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用蛇管或夹套冷却并控制温度。进行下面发酵时,最高温度控制在8~13℃,发酵过程分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发酵5~10日。发酵成的啤酒称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饮用。3、后酵:为了使嫩啤酒后熟,将其送入贮酒罐中或继续在圆柱锥底发酵罐中冷却至0℃左右,调节罐内压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贮酒期需1~2月,在此期间残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渐沉淀,啤酒逐渐澄清,CO2在酒内饱和,口味醇和,适于饮用。4、过滤: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为商品,啤酒在-1℃下进行澄清过滤。对过滤的要求为:过滤能力大、质量好,酒和CO2的损失少,不影响酒的风味。过滤方式有硅藻土过滤、纸板过滤、微孔薄膜过滤等。我是在网上查到的精酿啤酒一般被定义为年产量小于600万桶(70.2万吨)的啤酒,而且所酿造的大部分精酿啤酒的风味都应该是从传统的或者创新的原料与发酵工艺中获得。精酿啤酒酿造主要是麦芽---糖化---发酵----过滤---灌装,这个算是比较简单的流程。果酒酿造的工艺流程为:鲜果→分选→破碎、除梗→果浆分离取汁→澄清→清汁→发酵→倒桶→贮酒→过滤→冷处理→调配→过滤→成品。首先回顾一下19世纪啤酒酿造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我们都知道,只有通过发酵,啤酒的外观、泡沫、气味和口味才显示出来,而这些啤酒的特性是由酵母菌株和采用的发酵工艺形式来决定的。在丹麦科学家汉森尚未揭示不同的酵母菌在啤酒酿造中的真正作用之前(1883年),人们几乎不可能对啤酒发酵作系统的研究。当时的酿酒师从感性上知道某一类型的发酵材料(当时人们对酵母的称呼)只能酿制出某种风格的啤酒。直到1775年,酿酒师才把上面酵母和下面酵母区分开来。Scharl在1812年第一次叙述了在巴伐利亚啤酒酿造中下面发酵的情况。当时由于缺乏对酵母的认识,这种发酵剂(即下面酵母)被叙述为“啤酒原料”,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种“啤酒原料”是由各种酵母和其他微生物构成的。He_ann(1805)阐述了这种工艺特征,指出,一家啤酒厂在10次发酵中能7次酿造出品质良好的啤酒,就可以说是一种非凡的、值得称道的奇迹了。可见当时对发酵机理还没有比较透彻的认识。虽然1842年酿酒师已经懂得用下面酵母进行冷发酵的方法,但真正成熟的冷发酵工艺却是汉森于1883年在丹麦哥本哈根的Alt—Carlsberg啤酒厂开创的。在该工艺中,使用了由单细胞繁殖的由单一酵母细胞组成的一种下面酵母。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功,这株酵母被命名为“嘉士伯下面酵母1号”,自此以后就有可能采用一个可以保证发酵产物——啤酒质量的安全发酵系统了。慕尼黑Spatenbrau啤酒厂在1884年5月11日开始采用嘉士伯纯粹培养下面酵母酿造啤酒。不久,欧洲的啤酒厂商也逐步推广了汉森创造的冷发酵工艺,并推广至世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的啤酒业才真正进入了科学的现代化的酿造阶段。现代啤酒酿造也是从麦芽的制备开始的。原料大麦进厂后,经过初选、精选、分级,除去杂物和干瘪的麦粒。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大麦,在浸麦槽内用水浸泡。两三天后,体积膨胀了1.5倍的大麦被输送到发芽箱内,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使其发芽。发芽的目的是使麦粒生成大量的各种酶,并使大麦中一部分非活化酶得到活化和增长。6-7天后,又将绿麦芽输送到干燥炉烘干。烘干后的发芽大麦通过除根机除掉麦根,即为成品麦芽。成品麦芽经过一段时间的存贮(啤酒术语叫做苏醒期),就可以运送到酿造车间酿酒了。将成品麦芽经粉碎机粉碎后便可直接投入糖化锅内进行糖化(糖化锅内预先盛有一定温度的定量酿造用水)。糖化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麦芽中的酶的作用,使淀粉转变成可发酵性糖。为了提高麦汁的收得率,调节麦汁组成,改善啤酒风味和稳定性,在麦芽糖化的同时,糊化锅内也注入一定温度的定量酿造用水;然后把符合配方剂量的粉状谷物(如大米、玉米、小麦等)投入糊化锅内,加热煮沸使之糊化。把糊化后的谷物浆料通过管道泵入糖化锅,与麦芽浆混合进行糖化。糖化的方法及温度决定啤酒的类型。多数啤酒是用二次糖化法生产出来的。先将38°C的水倒入,1-2小时后糖化醪(即糖化后的糊状液体)的温度应升到65.5°C,最后升到75.5°C。糖化醪泵入过滤槽进行过滤。麦汁透过麦糟层和滤板,通过麦汁受器(或称麦汁接收器)汇集流入煮沸锅内,加热煮沸1-2小时,在煮沸过程中投入一定量的啤酒花。煮沸的目的是:破坏各种酶素,蒸发多余的水分,使之达到规定的浓度并对麦芽汁杀菌,浸出酒花中的苦味物质和芳香物质。煮沸后,将麦汁泵入旋流沉淀槽,使热麦汁中的啤酒花、蛋白质等固形物沉淀分离。从旋流沉淀槽流出的热麦汁,经薄板冷却器急剧冷却后注入发酵池(或发酵桶)。此时可对麦芽汁进行充氧,往发酵池中添加健壮活泼的酵母进行发酵。发酵的过程是酵母中的酶使麦汁中的可发酵性糖分解为乙醇(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在发酵过程中,要采取严格的措施,保证发酵容器及发酵物不受杂菌污染。麦汁发酵时的温度也要严格控制,保证酵母处于良好的发酵状态。酵母在发酵终了,依其类型或浮在酒液表面,或沉积于容器底部。以上是发酵的第一阶段,或称主发酵,发酵温度为6.5-8°C左右。传统发酵工艺的主发酵是在敞口池(或槽或桶)中进行。当麦芽汁中大部分的可发酵性糖变成了酒精和二氧化碳之后,应将啤酒从发酵池中取出,与主体酵母分离,然后将酒液转入密闭的贮酒桶中进行后发酵,或称贮酒,这就是发酵的第二阶段。后发酵的目的,是啤酒中少量的残糖继续发酵,增加啤酒的稳定性,使酒液中的二氧化碳饱和,充分沉淀蛋白质,使酒液澄清,酒味变得更加醇厚柔和。白啤酒因其外观呈微乳白色而命名。白啤酒以大麦芽为主要原料,掺以14%左右的小麦麦芽。糖化一般采用浸出法,分2〜3次浸出,每次浸出液及时滤出,而且浸出温度逐次提高。过滤后麦汁添加少量小麦粉和酒花,加热至沸腾,至出现凝固物后停止煮沸。传统的白啤酒采用自然发酵法,近代已改为加酵母菌及乳酸菌混合发酵。白啤酒通常采用上面发酵方法生产,其发酵温度较高。国内制成的白啤酒,其深发酵度和二氧化碳含量均偏低。酿酒生产工艺特点是以高梁为原料,采用清蒸混入清六甑操作法,发酵期8〜10天。其工艺流程如下:高粱经粉碎成细粉粒,通过10〜20目的占50%,40目的占20%〜40%。按下述配比操作:粮醅比为1:5.5〜6,粮水比1:0.4,辅料谷糠用量为投料的30%,用曲量12%,其中米曲霉6%,根霉曲2%,拟内孢霉曲1%,红曲1%,毛霉、犁头霉混合曲2%。菌液量为原料的8%,其中酿酒酵母3%,生香酵母3%,白地霉2%。曲及酵母菌液总量的80%用于粮醅,20%用于回糟。正常生产阶段,发酵窖内有4甑酒醅,即粮醅3甑,回糟1甑。发酵结束出窖后蒸酒4甑,蒸料2甑,蒸酒后扔糟1甑。酿酒操作程序是第1甑出窖酒醅蒸酒后,冷却,加曲及酵母液,拌匀入窖发酵为回糟。第2甑是出窖酒醅蒸酒后,出甑时趁热拌入新投高粱,闷楂不少于60分钟。配料不足的酒醅,待第4、5甑蒸料后入窖前再补足。第3甑出窖酒醅蒸酒后,冷却,加曲及酵母液,分成两堆作为与第4、5甑入窖前配料用。第4、5甑分别蒸第2甑闷的新粮,不少于30分钟,出甑,冷却,加曲,酵母液及水与第3甑1/2酒醅混合后入窖发酵。第6甑蒸出窖的回糟酒后作为扔糟。入窖完毕,封窖发酵8〜10天即行蒸馏,按质取酒,分级入库,贮存半年后勾兑成产品。可用草莓酿果酒,也可用草莓汁调配成果露酒。其酿造工艺,从选料到榨取果汁,与草莓原汁加工的步骤和操作基本相同。其后的工艺流程依次为:发酵4陈酿—成品调配—包装保存—检验4出厂取汁后,立即加入二氧化硫,每升果汁的加入量为150-300毫克。也可把草莓破碎后不取汁,而直接发酵。发酵前,草莓汁的糖酸需要调整。成品果酒的酒精度要求为12%〜13%。提高酒精度有两种方法,即补加糖使之生成酒精,或者发酵后补加高浓度蒸馏酒和经过处理的酒精。补加量不能超过原汁发酵酒精量的10%。一般1.7克糖可生成1%酒。含糖量为7%的草莓,每升果汁要加人151克砂糖,方能生成13%的酒。草莓果汁的酸度为0.7%~1.3%,不需调整。1.发酵:可采用密闭式发酵桶(或罐),桶盖上安放发酵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从发酵栓逸出,发酵桶装八成满。视需要还可加酵母促进发酵。一般在25℃时发酵5〜7天;20℃时发酵2周左右。发酵初期为酵母繁殖阶段,温度应控制在25~30℃,不要低于15℃。一般需1~2天。以后温度升高,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发酵逐渐减弱而趋平衡。糖分减少到1%以下时,酒精积累最高,汁液开始清晰,皮渣酵母部分开始下沉,主发酵即告结束。发酵结束后,酒汁要及时出桶,用虹吸法分离,并除去果渣。2.陈酿:在地下室或地窖内存放至少3个月。在陈酿过程中,发生酯化作用和缔合作用,使果酒透明、芳香、醇厚和稳定,而且营养物质转化得更彻底。陈酿结束后,要更换容器,以除去悬浮在酒汁中的杂质和容器底部的沉淀物。3.成品调配:按规定标准,调整酒汁的糖酸比。4.装瓶保存:果酒在80个以上保藏单位时,可直接装瓶密封,不经杀菌便能保存不变质。酒精1%为6个保藏单位,糖分1%为1个保藏单位。如不足80个保藏单位,需经90℃温度瞬时灭菌1分钟,或在60〜70℃温度下灭菌10~15分钟。5.质量检验:草莓酒应呈檀香色或宝石红色,澄.清透明,无悬浮物,具有浓郁酒香和果香,甜酸适度,醇厚平和。草莓果酒的酒度按酒精度计不高于16度,糖度为14~]5度,酸度一般为0.3度。产品应符合省级标准。自封装日起,一年内不浑浊,无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