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酿造的主要工艺流程-上海哈啤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Website Home
1、糖化:将粉碎的麦芽和淀粉质辅料用温水分别在糊化锅、糖化锅中混合,调节温度。糖化锅先维持在适于蛋白质分解作用的温度(45~52℃)(蛋白休止)。将糊化锅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兑入糖化锅后,维持在适于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温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麦醪。麦醪温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两种。蛋白、糖化休止时间及温度上升方法,根据啤酒的性质、使用的原料、设备等决定用过滤槽或过滤机滤出麦汁后,在煮沸锅中煮沸,添加酒花,调整成适当的麦汁浓度后,进入回旋沉淀槽中分离出热凝固物,澄清的麦汁进入冷却器中冷却到5~8℃。2、发酵:冷却后的麦汁添加酵母送入发酵池或圆柱锥底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用蛇管或夹套冷却并控制温度。进行下面发酵时,最高温度控制在8~13℃,发酵过程分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发酵5~10日。发酵成的啤酒称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饮用。3、后酵:为了使嫩啤酒后熟,将其送入贮酒罐中或继续在圆柱锥底发酵罐中冷却至0℃左右,调节罐内压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贮酒期需1~2月,在此期间残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渐沉淀,啤酒逐渐澄清,CO2在酒内饱和,口味醇和,适于饮用。4、过滤: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为商品,啤酒在-1℃下进行澄清过滤。对过滤的要求为:过滤能力大、质量好,酒和CO2的损失少,不影响酒的风味。过滤方式有硅藻土过滤、纸板过滤、微孔薄膜过滤等。我是在网上查到的精酿啤酒一般被定义为年产量小于600万桶(70.2万吨)的啤酒,而且所酿造的大部分精酿啤酒的风味都应该是从传统的或者创新的原料与发酵工艺中获得。精酿啤酒酿造主要是麦芽---糖化---发酵----过滤---灌装,这个算是比较简单的流程。果酒酿造的工艺流程为:鲜果→分选→破碎、除梗→果浆分离取汁→澄清→清汁→发酵→倒桶→贮酒→过滤→冷处理→调配→过滤→成品。一、啤酒工艺过程啤酒生产过程主要分为:制麦、糖化、发酵、罐装四个部分。在计算机及检测设备的配合下,借助监控组态软件平台,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控制方案,实现生产过程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精确调节,确保生产工艺要求。麦芽由大麦制成。大麦是一种坚硬的谷物,成熟比其他谷物快得多,正因为用大麦制成麦芽比小麦、黑麦、燕麦快,所以才被选作酿造的主要原料。没有壳的小麦很难发出麦芽,而且也很不适合酿酒之用。大麦必须通过发麦芽过程将内含地难溶性淀料转变为用于酿造工序的可溶性糖类。除了一般的麦芽,还可使用结晶麦芽或烘烤的麦芽作为各种酿造类型的成份。结晶麦芽是经由蒸汽处理的麦芽,慢慢炖煮后再干燥处理,它的颜色较黑,并有如咖啡般的味道。烘烤过的麦芽则经干燥后并在热度较高的回转鼓室中烘烤处理,它能使啤酒含有焦味,颜色变黑。产地的不同,麦芽的品质就会有很大的区别。总的来说,全世界有三大啤酒麦产地,澳州、北美和欧州。其中澳州啤酒麦因其讲求天然、光照充足、不受污染和品种纯洁而最受啤酒酿酒专家的青睐,所以它又有金质麦芽之称。酒花是属于荨麻或大麻系的植物。酒花生有结球果的组织,正是这些结球果给啤酒注入了苦味与甘甜,使啤酒更加清爽可口,并且有助消化。酒花的种类:结球果:结球果在早秋时采集,并需迅速进行高燥处理,然后装入桶中卖给酿酒商。球粒:将碾压后的结球果在专用的模具中压碎,然后置于托盘上。托盘都被放置于真空或充氮的环境下以减少氧化的可能性。球粒地形状适于往容器中添加。提取液:酒花结球果的提取液现在广泛应用在所有的啤酒品种中,而提取方法的不同会产生迥然不同的口味。提取液应在工艺的最后阶段加入,这样更有利于控制最终的苦味轻重。特别的提取液可用来组织光照反应的发生,从而能使啤酒可以在透明的容器中生产。不同品牌选用不同的优质酒花,例如世好啤酒仅仅采用洁净之国新西兰深谷中的“绿色子弹”酒花。酵母是真菌类的一种微生物。在啤酒酿造过程中,酵母是魔术师,它把麦芽和大米中的糖分发酵成啤酒,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发酵产物。这些微量但种类繁多的发酵产物与其它那些直接来自于麦芽、酒花的风味物质一起,组成了成品啤酒诱人而独特的感官特征。有两种主要的啤酒酵母菌:顶酵母和底酵母。用显微镜看时,顶酵母呈现的卵形稍比底酵母明显。顶酵母名称的得来是由于发酵过程中,酵母上升至啤酒表面并能够在顶部撇取。底酵母则一直存在于啤酒内,在发酵结束后并最终沉淀在发酵桶底部。顶酵母产生淡色啤酒,烈性黑啤酒,苦啤酒。底酵母产出贮藏啤酒和Pilsner。精炼糖:在某些啤酒中精炼糖是重要的添加物。它使啤酒颜色更淡,杂质更少,口味更加爽快。狮王酿造的太湖水啤酒和莱克啤酒中,通过加入大米来获取精炼糖,使啤酒的口味更加清爽,以符合苏南消费者口味的需要。水:每瓶啤酒90%以上的成份是水,水在啤酒酿造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啤酒酿造所需要的水质的洁净外,还必须去除水中所含的矿物盐(一些厂商声称采用矿泉水酿造啤酒,则是出于商业宣传的目的)成为软水。早先的啤酒厂建造选址得要求非常高,必须是有洁净水源的地方。随着科技的发展,水过滤和处理技术的成熟,使得现代的啤酒厂地点选择的要求大为降低,完全可以通过对自来水、地下水等经过过滤和处理,使其达到近乎纯水的程度,再用来酿造啤酒。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出于环保的考虑,越来越多有社会责任心的啤酒生产企业开始放弃采用价格相对便宜的地下水来酿造啤酒,而开始采用价格相对较贵的自来水。麦芽在送入酿造车间之前,先被送到粉碎塔。在这里,麦芽经过轻压粉碎制成酿造用麦芽。糊化处理即将粉碎的麦芽/谷粒与水在糊化锅中混合。糊化锅是一个巨大的回旋金属容器,装有热水与蒸汽入口,搅拌装置如搅拌棒、搅拌桨或螺旋桨,以及大量的温度与控制装置。在糊化锅中,麦芽和水经加热后沸腾,这是天然酸将难溶性的淀粉和蛋白质转变成为可溶性的麦芽提取物,称作麦芽汁。然后麦芽汁被送至称作分离塔的滤过容器。麦芽汁在被泵入煮沸锅之前需先在过滤槽中去除其中的麦芽皮壳,并加入酒花和糖。煮沸:在煮沸锅中,混合物被煮沸以吸取酒花的味道,并起色和消毒。在煮沸后,加入酒花的麦芽汁被泵入回旋沉淀槽以去处不需要的酒花剩余物和不溶性的蛋白质。冷却、发酵:洁净的麦芽汁从回旋沉淀槽中泵出后,被送入热交换器冷却。随后,麦芽汁中被加入酵母,开始进入发酵的程序。在发酵的过程中,人工培养的酵母将麦芽汁中可发酵的糖份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生产出啤酒。发酵在八个小时内发生并以加快的速度进行,积聚一种被称作皱沫的高密度泡沫。这种泡沫在第3或第4天达到它的最高阶段。从第5天开始,发酵的速度有所减慢,皱沫开始散布在麦芽汁表面,必须将它撇掉。酵母在发酵完麦芽汁中所有可供发酵的物质后,就开始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层稠状的沉淀物。随之温度逐渐降低,在8~10天后发酵就完全结束了。整个过程中,需要对温度和压力做严格的控制。当然啤酒的不同、生产工艺的不同,导致发酵的时间也不同。通常,贮藏啤酒的发酵过程需要大约6天,淡色啤酒为5天左右。发酵结束以后,绝大部分酵母沉淀于罐底。酿酒师们将这部分酵母回收起来以供下一罐使用。除去酵母后,生成物嫩啤酒被泵入后发酵罐(或者被称为熟化罐中)。在此,剩余的酵母和不溶性蛋白质进一步沉淀下来,使啤酒的风格逐渐成熟。成熟的时间随啤酒品种的不同而异,一般在7~21天。经过后发酵而成熟的啤酒在过滤机中将所有剩余的酵母和不溶性蛋白质滤去,就成为待包装的清酒。成品啤酒的包装常有瓶装、听装和桶装几种包装形式。再加上瓶子形状、容量的不同,标签、颈套和瓶盖的不同以及外包装的多样化,从而构成了市场中琳琅满目的啤酒产品。瓶装啤酒是最为大众化的包装形式,也具有最典型的包装工艺流程,即洗瓶、灌酒、封口、杀菌、贴标和装箱。越是离生产日期近的啤酒,即越是新鲜越是好喝。从酿酒厂生产出来的啤酒,通过运输到分销商处,再从分销商处到零售商处,最后到消费者手中,高效及通畅的分销渠道是确保消费者饮用到新鲜啤酒的保证。狮王目前已经在全国20余个省内建立了分销网络,特别在苏南地区,狮王的分销网络已经可以覆盖并服务每一个啤酒零售点。首先回顾一下19世纪啤酒酿造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我们都知道,只有通过发酵,啤酒的外观、泡沫、气味和口味才显示出来,而这些啤酒的特性是由酵母菌株和采用的发酵工艺形式来决定的。在丹麦科学家汉森尚未揭示不同的酵母菌在啤酒酿造中的真正作用之前(1883年),人们几乎不可能对啤酒发酵作系统的研究。当时的酿酒师从感性上知道某一类型的发酵材料(当时人们对酵母的称呼)只能酿制出某种风格的啤酒。直到1775年,酿酒师才把上面酵母和下面酵母区分开来。Scharl在1812年第一次叙述了在巴伐利亚啤酒酿造中下面发酵的情况。当时由于缺乏对酵母的认识,这种发酵剂(即下面酵母)被叙述为“啤酒原料”,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种“啤酒原料”是由各种酵母和其他微生物构成的。He_ann(1805)阐述了这种工艺特征,指出,一家啤酒厂在10次发酵中能7次酿造出品质良好的啤酒,就可以说是一种非凡的、值得称道的奇迹了。可见当时对发酵机理还没有比较透彻的认识。虽然1842年酿酒师已经懂得用下面酵母进行冷发酵的方法,但真正成熟的冷发酵工艺却是汉森于1883年在丹麦哥本哈根的Alt—Carlsberg啤酒厂开创的。在该工艺中,使用了由单细胞繁殖的由单一酵母细胞组成的一种下面酵母。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功,这株酵母被命名为“嘉士伯下面酵母1号”,自此以后就有可能采用一个可以保证发酵产物——啤酒质量的安全发酵系统了。慕尼黑Spatenbrau啤酒厂在1884年5月11日开始采用嘉士伯纯粹培养下面酵母酿造啤酒。不久,欧洲的啤酒厂商也逐步推广了汉森创造的冷发酵工艺,并推广至世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的啤酒业才真正进入了科学的现代化的酿造阶段。现代啤酒酿造也是从麦芽的制备开始的。原料大麦进厂后,经过初选、精选、分级,除去杂物和干瘪的麦粒。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大麦,在浸麦槽内用水浸泡。两三天后,体积膨胀了1.5倍的大麦被输送到发芽箱内,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使其发芽。发芽的目的是使麦粒生成大量的各种酶,并使大麦中一部分非活化酶得到活化和增长。6-7天后,又将绿麦芽输送到干燥炉烘干。烘干后的发芽大麦通过除根机除掉麦根,即为成品麦芽。成品麦芽经过一段时间的存贮(啤酒术语叫做苏醒期),就可以运送到酿造车间酿酒了。将成品麦芽经粉碎机粉碎后便可直接投入糖化锅内进行糖化(糖化锅内预先盛有一定温度的定量酿造用水)。糖化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麦芽中的酶的作用,使淀粉转变成可发酵性糖。为了提高麦汁的收得率,调节麦汁组成,改善啤酒风味和稳定性,在麦芽糖化的同时,糊化锅内也注入一定温度的定量酿造用水;然后把符合配方剂量的粉状谷物(如大米、玉米、小麦等)投入糊化锅内,加热煮沸使之糊化。把糊化后的谷物浆料通过管道泵入糖化锅,与麦芽浆混合进行糖化。糖化的方法及温度决定啤酒的类型。多数啤酒是用二次糖化法生产出来的。先将38°C的水倒入,1-2小时后糖化醪(即糖化后的糊状液体)的温度应升到65.5°C,最后升到75.5°C。糖化醪泵入过滤槽进行过滤。麦汁透过麦糟层和滤板,通过麦汁受器(或称麦汁接收器)汇集流入煮沸锅内,加热煮沸1-2小时,在煮沸过程中投入一定量的啤酒花。煮沸的目的是:破坏各种酶素,蒸发多余的水分,使之达到规定的浓度并对麦芽汁杀菌,浸出酒花中的苦味物质和芳香物质。煮沸后,将麦汁泵入旋流沉淀槽,使热麦汁中的啤酒花、蛋白质等固形物沉淀分离。从旋流沉淀槽流出的热麦汁,经薄板冷却器急剧冷却后注入发酵池(或发酵桶)。此时可对麦芽汁进行充氧,往发酵池中添加健壮活泼的酵母进行发酵。发酵的过程是酵母中的酶使麦汁中的可发酵性糖分解为乙醇(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在发酵过程中,要采取严格的措施,保证发酵容器及发酵物不受杂菌污染。麦汁发酵时的温度也要严格控制,保证酵母处于良好的发酵状态。酵母在发酵终了,依其类型或浮在酒液表面,或沉积于容器底部。以上是发酵的第一阶段,或称主发酵,发酵温度为6.5-8°C左右。传统发酵工艺的主发酵是在敞口池(或槽或桶)中进行。当麦芽汁中大部分的可发酵性糖变成了酒精和二氧化碳之后,应将啤酒从发酵池中取出,与主体酵母分离,然后将酒液转入密闭的贮酒桶中进行后发酵,或称贮酒,这就是发酵的第二阶段。后发酵的目的,是啤酒中少量的残糖继续发酵,增加啤酒的稳定性,使酒液中的二氧化碳饱和,充分沉淀蛋白质,使酒液澄清,酒味变得更加醇厚柔和。